我始终认为,不要因为近期大盘股表现好或者小盘股表现好就放弃大小搭配的策略。营养均衡才能活得长久。
相关性与资产配置(3)
本部分写于 2016 年 6 月 17 日
继续说相关性和资产配置的问题。
昨天,我们解决了 50 和 300 这样大指数的问题。接下来,我们的问题是,在 A 股还要选什么?
我们一定要选择一个小盘股指数。为什么?大家看与 50 相关性只有 0.62 的中证 500 和 50 的走势对比:
▲注意,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涨幅。
首先,我们看相关性走势差异。
大家注意红色的中证 500,在 11 年 - 12 年底,它与上证 50 基本上是同步下跌,但是很明显,它的跌幅比 50 大很多。大家还记得我昨天说的吗?熊市中,50 通常是跌幅最小的那个。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计划在这样的熊市中建仓 50。然而,大家注意,从 2012 年底开始,事情开始起了变化。2012 年 11 月底,中证 500 的红线创出新低后,一路向上,从此再也没有下跌。到了 2014 年 7 月,一年多过去,50 还在创新低,而中证 500 已经涨了 40% 以上。大家考虑一下,如果你这一年多重仓的是大盘股指数,会多么郁闷?而如果你买的是 50+500 呢?
这是从相关性分析,接下来从波动性来分析,进一步体会为什么一定要配置大盘股 + 小盘股。
2014 年 7 月之前就不说了,刚才讲过,大盘股狂跌,小盘股暴涨。从 14 年 7 月后,大盘股 + 小盘股都开始上涨。然而,是不是上涨了就可以单独持有一个指数了?答案还是:NO。
2014 年 10 月开始到 2015 年 1 月,上证 50 涨幅明显大于中证 500。它只用了 3 个月的时间,就将过去几年的晦气一扫而光,涨幅超过了 500。然而,1 月份 50 遭受大幅回撤之后,500 的涨幅再次开始领先。到了疯狂的 6 月,500 的涨幅甚至超过了 50 一倍之多。再看 6 月开始股灾之后,50 虽然也是下跌,但跌幅明显小于 500。从整张图几年的走势,我们可以一目了然:中证 500 的波动性远大于 50。
好了,结论呼之欲出💬:
在某些时段,大、小盘股票会表现出不同力度的上涨。这种上涨是很难预期的。所以,最佳策略是同时持有大、小盘,动态平衡。谁涨得多就卖一些,买入涨得少的。在熊市初期与中期,尽量多持有大盘股指数。跌幅会比小盘股指数小很多。在估值回归到正常情况下,开始加大力度加仓小盘股。未来这部分投资的弹性会远大于大盘股。
朋友们,未来是未知的。大盘股涨的好还是小盘股涨的好,我们不知道。最佳策略是,我们都来持有。也许在某个时间段,我们的收益会没有全仓持有强势指数好。但是,通过动态平衡,最终组合收益会大于持有一种强势指数。
当然,你也可以尝试结合比如 28、蛋卷那样的策略,择强持有。但是,我建议大家,不要完全按照那些策略来进行操作。原因很简单,你的资金受不了高买低卖的折腾。请好好考虑,如何结合估值和趋势策略,根据上面说的原则,在组合中适当调配资产,让我们的收益取得最大化?
相关性与资产配置(4)
本部分写于 2016 年 6 月 21 日